近年来,我省把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作为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海洋强省的有力抓手,其数量和质量均领跑全国,但过度关注经济效益、相对弱化生态效益的问题依然存在。民革山东省委会建议:建设海洋牧场、应坚持生态优先。
科学规划,加强前置引领。坚持生态优先,建立完善生态约束指标体系,在建设区域、设计类型和规模等方面,优先考虑生态因素,多规划建设兼备生态修复、水产养殖等多功能的海洋牧场。坚持政府主导,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科研单位或专家团队,对待建区域、规划设计、项目评审、建设监管和效果评估等进行统一调查与评价。根据海区特色建设不同层次的海洋牧场。
统筹兼顾,理顺产业发展与生态修复的关系。在充分评估海域承载力和符合自然规律基础上,严格管控增殖放流物种的质量和数量,及时追踪和评估增殖效果,注重投放鱼礁引发的海况改变,将增殖放流、人工藻场建设、人工鱼礁投放等进行科学有效结合,还可采取养殖区、修复区轮换制,使海洋牧场真正实现自我完善型的生态修复功能。
加大攻关,完善科学支撑体系。中国近一半海洋科技人才、1/3的海洋领域院士集聚在山东。建议充分用好海洋科研资源集中的优势,率先突破涉及海洋牧场发展的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难题,同时,集中攻关、持续开展对生态系统修复、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等深层次的研究,提供长效技术支撑。
加强评估,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我省海洋牧场建设现状与发展态势,制订多个层级的功效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对建设海域及对照区域的环境和生物资源跟踪调查,对海洋牧场生态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实行动态性的调整机制,根据评估效果,及时对后续管理、开发利用和继续建设进行调整。(《联合日报》吴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