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更为祖国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坚信祖国将继续蓬勃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在历史浪潮中前行
我出生于山东威海,一座三面环海、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的城市。我出生的那年,也恰好是邓世昌铜像落成于环翠楼公园的年份,巍然的铜像静静矗立在这片他曾守护过的土地,无声诉说着百年前的历史沧桑,向后世展现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英勇精神。从小父亲便教育我,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作为威海人,永远不会忘记甲午国耻,当然也不会忘记北洋海军的成败兴衰。甲午战争虽已成为百年往事,但历尽坎坷与磨难的中华民族在经过每一次劫难之后,不仅没有消沉自馁,而是为了民族的振兴,反思过去,上下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人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有幸亲眼见证了威海在改革开放中起步、成长并走向成熟。那时候,威海的中心城区有序扩建、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外资企业不断增加、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祖国的发展、城市的变化,在我的内心埋下了一颗种子,我希望长大后的自己也能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深入基层中锻炼
参加工作十余年,印象深刻的经历之一便是在竹岛街道工作,那是一段宝贵且充满挑战的时光。竹岛街道地处繁华老城区中心,招商引资、城市环境、社区治理、安全生产......基层的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实属不易。
还记得当年“三联三服”“进网格、访民生”等活动,日常的全员走访,每天随时汇总问题,及时分流问题,限时解决问题,及时回复和反馈问题......在街道这样的基层单位工作,我深刻体会到自己作为政府与居民之间沟通的重要角色,无论是传达政策、解释疑虑,还是收集居民意见、反馈问题,都需要我们耐心细致、认真负责。这种工作性质让我更加明白,基层工作不仅仅是执行任务,更是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工作中,我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居民,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需求和期望。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和诉求。这种了解让我更加关注居民的利益,也让我更加明白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正是有这份基层工作的经历,让我深知只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才能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加入民革积极参政议政
记得上学时课本中提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那是我对于民主党派最初的认识。参加工作后,偶然结识了一位民主党派的人士,又进一步了解了民主党派。一次机缘巧合下,我接触到了民革组织。我于2019年加入民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必须时刻铭记合作初心,讲政治、讲学习、讲责任、讲规矩,努力发挥党派优势,切实履行好参政议政职能,为全面推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加入民革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认真观察、深入调研,围绕文化教育、人才服务、社会治理等民生热点和社会发展关键问题提交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提案和建议,多篇调研报告被采纳。这些年,我借助民革提供的履职平台,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建言献策。
回首过往,我为赶上了好时代而骄傲,为祖国75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自豪,也为自己有幸参与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而感到光荣。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作为这一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民革威海市环翠区支部主委 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