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孙娟,今年91岁,是潍坊市寒亭区第六中学的离休老师。1994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寒亭支部主委、民革潍坊市委员会委员、潍坊市台胞台属联谊会会长、省台联会理事、山东省政协第六第七届常委。
回忆近百年的风雨人生,感慨万千,不幸曾伴随我20多年。解放前,我们孙家是大地主,亲人又去了台湾,且叔父、兄长都是台湾国民党上层人物。尤其是大哥孙震,曾做过台湾“国防部长”,又曾任台大校长,这反革命加地主之帽,让我大气难喘。然而,我从一岁起就住在一个烈士的家庭里——外婆家,我的外公——邱丕振,系山东掖县(现山东莱州)大珍珠村人,1903年留学日本,1905年回国,兄弟四人加入了同盟会,并捐资10万支持革命。为购买枪支,兄弟四人将家资卖尽,筹银二十万两,邱丕振被选为鲁军北伐队司令。1913年,袁世凯公然撕开“革命”的假面具,孙中山先生电召邱丕振去日本面谈,并介绍他参加了中华革命党,委任他为北方革命军领袖,总辖机关,回国后,他立即在东北成立“反袁斗争指挥部”。1914年,遭袁世凯暗探逮捕,狱中受尽折磨。是年10月26日,袁贼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外公于济南西门外。为革命,外公献上了年仅29岁的生命。这就是我的家。故“爱国”、“献身”深深蕴藏在我心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春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唤起了我的新生。春风,民革的春风滋润了我的心田,激励我为祖国的统一贡献终生。
怎能忘:1993年,民革中央八届主席李沛瑶对我的亲切谈话和谆谆叮咛,民革山东省委会严庆清主委给我讲民革党史。是的!我们孙家与邱家都与民革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继承先辈的遗志,是我义不容辞的天职。
乘着东风,带着温暖,我走进了民革这个大家庭,我将以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为祖国的昌盛、民族的振兴奉献热血和真情。
1995年,民革寒亭支部成立,当时只有5名党员。虽然人不多,但我们心齐、干劲大。在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积极参政议政,参与社会活动。我们与河滩镇建立了长期联系,多次组织医疗下乡,为贫困农民和弱势群体、养老院、托儿所看病治病、送医送药,五年间义诊18次,送药近3000元,所有的钱都是5名党员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来的。1997年香港回归,我们支部与寒亭一中联合组织了题为“迎回归”的文艺晚会,在全区引起了很好的反响。由于大家团结一致,支部各项工作都有声有色,受到了中共寒亭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和表扬。
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我们把祖统工作作为重点。我有十多位亲人在台工作,又是台胞台属联谊会会长,所以我有很多机会接近台湾上层人士,如台湾经济学家于宗先先生、原“警署署长”卢毓钧先生、实业家崔中先生、教育家高振东先生等。有一次,台湾一个新闻代表团把我请了去,问长问短,我总是利用各种时机宣传“一国两制”。更有意思的,我把祖统工作做到了北京。事情是这样的,那是1994年的腊月中旬,正值海峡两岸“焦唐会谈”在北京举行,我接到了大哥孙震的电话,他托其学生,时任台湾海基会副理事长、台方代表团副团长石齐平先生给我带来了书信、照片,让我去北京取。一个大胆的想法萌生了,何不借此机会宣传一下统一大业?于是,我把这个想法与省市台办说了,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于是我顺利得去了北京。在北京饭店见到了石齐平先生,我以切身体会谈了盼统一、盼“三通”,希望骨肉早日团聚的迫切心情。谈话在推心置腹的交流中,不觉一小时过去了,看来石先生被深深地感动,他频频点头,引起了共鸣。这次沟通宣传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我还积极联络台湾各界人士,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我的大儿子朱伟群引进了台湾“旺旺”在寒亭区落户,二期工程投资几个亿。我也积极帮助台胞排忧解难,如有台胞的孙子上学有问题,我帮他解除了后顾之忧。又如台胞的企业产生纠纷,我积极协调,使其经营正常运转。凡是我能做的,我都尽力而为。我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老太太,能为祖统工作做点事情,心里总有一种暖流让我幸福,让我心安,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民革党员所应该做的。
各级组织给了我们一贯的支持和鼓励。民革寒亭支部被评为全国优秀支部,我也被评为民革全国先进个人,并于2000年12月去北京参加了表彰大会,在香山饭店,与我们尊敬的何鲁丽主席亲密合影。
回顾过去,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放眼未来,我信心百倍,因为我坚信我们民革这个大家庭。也祝愿我们所有的小家都会更加幸福、和谐、美好。(民革潍坊市委会原委员、寒亭支部原主委 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