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前行 奋斗不止 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积极作为
民革省直社会法制支部 田正
穿过季节的群山,越过时光的隧道,十月带着微笑向我们走来,我们即将迎来祖国母亲75岁华诞。今年是新中国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系列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相继展开。特别是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视察指导,赋予山东“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极大的振奋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向前进的信心和决心。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嘹亮号角,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尤其是全会提出的:“要更好发挥党外人士作用,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为我们积极参政议政、开展民主监督提供了重大机遇。我体会,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民革党员,应把理解好、领悟好、贯彻好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中之重,把准政治方向,提高履职本领,以更高站位为山东民革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纵观民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爱国团结的奋斗史,更是一部追光前行的创业史。作为一名80后,我始终把能加入民革组织作为最大的荣光和自豪。
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共党员,也是一名老军人、老警察,他时常为我讲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让我及早地认识到民革在多党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的外祖父堂兄杨美成先生,1949年定居台湾,退休于台中市公路局。他虽在台湾儿女双全,但心中的故乡情结从未褪去,他为儿子取名杨鲁昌,寄托了对家乡“山东昌邑”的无限思念。第一次见到他时,我还是一个9岁的孩子,但我从杨美成先生的身上,看到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自那时起,我就时常关注台湾的发展和变化,希望有一天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两岸关系发展贡献力量。
工作后,我进入一家台资企业,用认识和行动为两岸的融合发展架起桥梁。2013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时任山东省省长郭树清率领的以“走亲戚、交朋友、促交流”为主题的山东省经济文化交流团赴台访问活动。在活动中,我切身感受到了两岸同胞之间的真挚友情和浓郁亲情。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拼搏与奋斗。
基于这样的初衷和愿望,2015年我参与创建两岸文化交流公司,自此,我在促进海峡两岸友好交流的道路上愈加坚定。2015年国庆期间,我们承办的“济南2015首届台湾民俗文化美食嘉年华”在山东省体育中心成功举办。山东省委台办主要领导称赞:“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加深鲁台两地民众之间的了解,让两地人民切身感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让血浓于水的同胞之谊根植于两岸人民常态交往之中。”
2016年中央提出要加强两岸社会各界、各阶层民众沟通交流,让更多台湾基层民众分享和平发展成果。我们迅速响应,在山东日照举办了台湾民俗文化美食嘉年华活动。这些宝贵的经历,使我对民革发挥特色优势、勇担祖统时代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18年4月18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我终于拥有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政治身份——民革党员,这既是对我持续努力的肯定,更是追光前行、奋斗不止的收获和回报。加入民革,是我一生最慎重、最正确、最不悔的选择!
八年的两岸交流从业经历告诉我,两岸同文同种,同风同俗,有着一样的饮食习惯和文化品位。无论是在岛内爆红的酸菜鱼、螺狮粉,还是当下台湾青年热捧的“黑神话悟空”,背后彰显的都是两岸文化的一脉相承,都是巍巍中华的文化自信。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此时的我是一名金融行业的培训讲师,我不止一次的思考一个问题:“现在的工作不直接参与两岸交流,我的民革党员身份该如何发挥”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我找到了答案:新时代新征程,发挥好民革党员作用,是全面的不是局部的;是全局的不是个体的;是站位更高、视野更广的议政建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金融创新发展的献计出力;是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立足岗位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孙继业主委在今年新年寄语中讲到:“要积极围绕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参政履职,以实际行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献礼”。这既是对全省民革工作的重要定位,更是对我们发挥民革党员作用的关键指引。作为新时代的民革党员,我将谨记于心,笃之于行,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民革建设、祖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让我们一起追光前行,奋斗不止!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